网上有关“中医以后的发展趋势怎么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医以后的发展趋势怎么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据悉,由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廖福龙等专家撰写的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有望首次纳入即将再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教科书《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其中,题为“传统医药的典范——中医药”的章节已完成定稿,分为“什么是传统医药”、“青蒿素等中药发现史、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中医药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和“传统医药便廉可及”四大部分。

此次,屠呦呦团队的重大创新突破不仅具有重大成研究成果的意义,对于中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中医药行业不断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前景十分广阔。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即中医所用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

因此,中医药的产业链也是从上游的动物养殖、矿物采集、中药材种植,经过一次列的采收和粗加工后,我们的中药材材料便流入中药材专业市场或药材批发市场,由仓储、物流、贸易等来到中成药企业和中药饮片企业;后进入我们的下游医院、药房、超市等,从而到达消费者手中。

未来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速,总体健康需求显著提高,人民群众保健意识普遍增强,对保健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我国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大量有消费能力的老年人群也必然拉动医疗保健市场的需求。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11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已达6658亿元,同比增长13.3%。2014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截止至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预测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可见,未来我国中药行业具有强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2011-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2011年市场规模增速为13.3%)

中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领域研究的突破不仅能够推动疟疾防治的进展,对于中国中医药行业来说也具有重大的影响。未来,中医药行业在世界的影响将加深,对于业内的研究也具有示范意义。总体来看,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入如下:

1、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速,总体健康需求显著提高,人民群众保健意识普遍增强,对保健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我国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大量有消费能力的老年人群也必然拉动医疗保健市场的需求。

在过去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可见,未来我国中药行业具有强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2、政策助力,进一步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活力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有潜力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而根据《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中医药行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823亿元,年复合增速15%,中药企业收入占整体行业比重从29.26%上升到33.26%。事实上,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进一步激发,相关企业也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3、“互联网+中医药健康产业”将成未来发展热点

随着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新时代、新形势下老百姓健康需求的变化,医改攻坚带来的医疗服务格局调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潮流的涌现发展,必将为医疗服务提升优化释放出巨大空间。

目前互联网+中医药领域的发展来看主要有几种模式:中药材电商、在线问诊、O2O送药、O2O推拿保健,以及通过互联网进行健康管理、中医媒体、中医教育及智能化设备等。从投资数量上看,中医O2O、在线问诊、中医连锁获投数量最多。未来随着5G的快速发展,中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可观。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中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现状及传播策略研究分析

 引言: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中非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本文是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现状及传播策略研究,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目前已经传播到了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本文论述了中医药在非洲主要国家传播的历史、现状、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中医文化;非洲;传播策略

  1 中医在非洲发展历史及现状

 第一,中医在非洲的传播历史悠久。非洲为世界第二大洲,总人口约11亿。历史学研究表明,中医和非洲交流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朔至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但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比其他地区相对落后,诊所数量、从业人数都相对较少,非洲国家对中医药的管理缺乏成套法规条例,医学教育也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中医师多由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培养。

 第四,中医药服务广大非洲民众,巩固了中非传统友谊。疟疾和艾滋病是整个非洲地区面临的重大政治、社会、经济、医疗问题,帮助非洲国家解决抗疟、防治艾滋病问题就是对非洲人民最有力的援助。多年来,中医药充分发挥在防治重大传染病领域的独特作用,帮助非洲国家抗击疟疾、试治艾滋病,为中国在非洲国家赢得了最广泛的民众基础。在50年援外医疗工作中,有部分中医师在任务结束后被派驻国邀请留下继续从事医疗服务,有些已成为外国政要的保健医,充当了中非外交独特使者。

  2 中医药在非洲传播的机遇

 第一,国家的重视与支持是开展中非中医药合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央对中医药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国务院专门颁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推动中医药全面发展的任务。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支持中医药发展作为单节列出,作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中医药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符合中医药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政策措施。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政策为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中医药自身的特色优势为中医药对非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发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倡导与推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身心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在这种趋势下,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顺应了世界医药市场的新需求,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非洲国家的普遍重视与支持。 第三,非洲国家特有的社会发展环境使中非中医药合作面临广阔发展空间。非洲是人类繁衍最早的大陆之一,在生存过程中,形成了包括传统医药在内的“本土知识”,并世代相传,沿袭至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个因素使得中医药在非洲国家接受程度较高,因而中医药在非洲具有比在西方国家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非洲绝大部分国家经济水平低下,现代医学治疗的高昂费用让许多非洲人民难以负担,简便验廉的传统医药治疗方式成为许多民众唯一的选择。

 第四,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中非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以南非为例,作为世界上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南非约3000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其中130余种植物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领域,这是传统医药文化得以延续的物质基础,也为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非洲民众提供了治疗疾病的现实选择。

  3 中医药及文化在非洲的传播策略

 第一,增设中医药援外中心。据援外医疗队了解,目前受援国民众不仅对针灸重视,对中医药治疗需求也日趋增加。建议设立中医药援外医疗队,增加中医师数量、提高中草药使用率,以促进更多中药产品走向非洲。同时,建议在非洲的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等国,建立中医药中心,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中医、针灸、推拿、养生等全面中医药服务或针对各国不同情况提供抗艾滋病、抗疟疾等专科专病医疗服务。

 第二,制定专门的中非中医药合作国家战略。鉴于非洲在中国外交和经济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建议从国家整体战略角度出发,从国家层面尽快制订中非中医药合作战略,对现有重点项目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第三,以非洲国家的需求为导向,分步实施,先在尼日利亚、坦桑尼亚、马拉维、马达加斯加等已经有意推动复方青蒿素清除疟疾技术方案的国家,选择研究区域,研究总结出适合各自特点的快速控制和清除疟疾模式,从国家援外经费中列项给予支持;成立中国-非洲疟疾防治研究中心,构建国家复方青蒿素援非抗疟协同创新机制,建立一支能够长期坚持本领域研究的专家队伍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2]刘保延,邓良月.世界针灸[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谭雅昕.浅析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策略及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9).

 [4]陶林,张宗明.论中医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突围[J].理论月刊,2015(3).

 [5]王尚勇.中医药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现状(上)[J].亚太传统医药,2006(08).

 [6]张其成,刘理想.中医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N].中国中医药报,2009.06.01.

;

关于“中医以后的发展趋势怎么样?”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