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文学常识题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文学常识题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百科说:“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我说 就是一种语文客观题型,常以选择题出现,多考初中高中课后推荐名篇里的情节、人物性格这样的。高考全国卷一般有这样的题,每题3分。山东卷没有这样的题目。(山东考生就是知道O(∩_∩)O~)

从参考书上找一个来

2008年高考浙江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B.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汤显祖的《牡丹亭》则是清传奇的代表作。

C.“家国之思”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主题之一,唐代杜甫的《春望》和南唐后主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都抒发了国破家亡的之痛。

D.诗人经营意象往往匠心独运,徐志摩用“凉风”下的“水莲花”比喻姑娘的娇羞,而舒婷则用“木棉”“红硕的花朵”象征现代女性的独立。

答案B

汤显祖的《牡丹亭》则是明代传奇的代表作,而非清代。

累死了 绝对是自己写的哦,抵制粘贴答题的恶风!!!

《水浒传》作者到底是谁?

侯会,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出一道文学知识填空,问《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您多半会填“施耐庵”。严格地讲,这是不准确的。可您马上找来一本《水浒》,拍打着封面指给我看:书上印的,还有错?——别急,您听我说。

您拿的这本《水浒》,不用说只有七十回,故事结束在大聚义。这是经明末文人金圣叹删削的本子。此书的确署名施耐庵,前头还有施耐庵的自序(对不起,这序是金圣叹伪造的);不过它是《水浒》几种版本中出现最晚的一种。

《水浒传》的主要版本有三种(这说的是繁本系统),最早的是一百回本,其次是一百二十回本,最后才是七十回本。

百回本在大聚义后还有受招安、征辽、征方腊。百二十回本则是在征辽、征方腊之间又插入征田虎、征王庆(此本又称《水浒全书》或《水浒全传》)。——金圣叹的七十回本,则是在百二十回本的基础上,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整理润色而成。(此本又称《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后来简称《水浒》)。

那么,早期的百回本又是如何署名的呢?——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百回本,是明万历三十年前后的杭州“容与堂”刊本,书名题为《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可我们从头翻到尾,竟找不到作者的名字!

一部几十万字的厚重大书,不注明作者,反把评点者“李卓吾先生”捧得高高,冠于书名之上,这是哪家子的规矩?——其实在当时人看来,这样的做法却是稀松平常、司空见惯的。

翻翻明清出版的小说,类似书名比比皆是:《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钟伯敬先生批评三国志》、《陈眉公先生评点春秋列国志传》、《彭城张竹坡批评金瓶梅》……连《红楼梦》的早期抄本,不也题为《脂研斋重评石头记》吗?

“脂研斋”不是作者,是评点者的笔名。作者是谁,书中始终没交代。只说书稿是由空空道人在一块大石头上抄来的,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整理而成。尽管读者大都认可曹雪芹的作者身份,可书中到底没把这个名分正式授给他!

说起来,古今小说家的待遇真有天壤之差!今天某作家出了两本畅销书,把大名堂而皇之地印在封面上,不但版税滚滚而来,还要四处签名售书、接受鼓掌与鲜花,可谓名利双收!古代情况则大不相同。

自古文坛只重诗词曲赋、唐宋八家,小说是上不得台盘的。文人雅士但凡有点“能水”的,谁不去攻《四书》、考科举?只有那些没出息、少抱负的落魄者,才窝在家里写小说、混饭吃。他们把书稿卖给书商时,大概还要叮咛嘱咐:千万不要透露我的姓名,这是辱没祖宗的事,丢不起那个人!

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小说不署真名,只用笔名,如《西游记》署“华阳洞天主人”,《金瓶梅》署“兰陵笑笑生”,《醒世因缘传》署“西周生”……有些则干脆不署名。

作者不争取自己的署名权,书商乐得消停。不过他要卖书,就不能不做营销推广,而通常的做法便是请名人来做点评、站台面、撑场子。前面提到的李卓吾、钟伯敬、陈眉公这一干人,都是当时的学界大腕、社会名流。——这做法有点像今天出书时在封面或腰封印上几句推荐语,发言者都是名气大得吓人的权威、专家,道理是一样的。

对历史、文化稍有涉猎的朋友都知道,李卓吾是明代大名鼎鼎的思想家,又是当时的“执不同政见者”。他思想新异、文字犀利,对通俗文学颇感兴趣。他甚至认为儒家经典“六经”、《论语》、《孟子》都是“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唯有《水浒传》、《西厢记》这些来自民间的作品才是不失“童心”的“天下之至文”!

李卓吾真的为《水浒传》写过序言。不过据考,容与堂《水浒传》中的评点文字却是一个叫叶昼的落魄文人所写,托名李卓吾而已。叶昼是个酒徒,常在酒店赊账饮酒,酒醒了便写些评点文字,交给书商换钱还酒账。不过他的文采的确不错,带酒写下的文字常有灵光闪现,模仿李卓吾口吻,倒也颇能乱真!——容与堂本有了李卓吾这杆大旗做号召,作者是谁还重要吗?

不过话说回来,《水浒传》并非真个是“没娘的孩子”。在明代藏书家高儒的文献目录《百川书志》中,就记录了《水浒传》及其作者的信息: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高儒收藏、著录的这部《水浒传》,至少应刊于嘉靖十九年之前,因为《百川书志》便成书于这一年(1540)。这部《水浒传》署了两人的名字:施耐庵和罗贯中。——我们只知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原来他也参与了《水浒传》的创作。这里所谓“的(音地)本”,即真本之意;而“编次”则可理解为编辑整理。即是说,施耐庵是小说原作者,书稿又经罗贯中整理润色。——可惜这部比容与堂本更早的刻本,我们无缘得见。

且慢,一位现代藏书家郑振铎先生说,他收藏过一部《水浒传》残本,应当就是嘉靖刻本。在残存的某卷首页,刻着“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字样。“集撰”当指把已有的故事整合、再创作吧?“纂修”恐怕仍是“编次”之意。——后来的许多《水浒》版本,便都这样署名。

其实为《水浒传》写过序言的李卓吾以及假托李卓吾评点《水浒》的叶昼也都知道《水浒传》作者是谁,因为在他们的文字里,都不约而同提到“施、罗二公”。

至明末崇祯年间,金圣叹“腰斩”《水浒》,制造了七十回本,谎称是施耐庵原本,并说七十回以后部分是罗贯中“狗尾续貂”,所以砍去。既然如此,这个版本也只能署施耐庵一人名字了。

严格说来,一部作品的署名依据,应当是未经增删的原始版本。面对“《水浒传》作者是谁”这样的填空题,正确答案应是:施耐庵、罗贯中。——眼下中学课本所选《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片断,都节自七十回本,因此在注释中说到作者,也只提施耐庵一人,这不能算错。只希望语文老师讲课时再多啰唆两句,不要埋没罗贯中的功绩。

至于有些知识,老师自己知道就行了,不必告诉学生:即无论施耐庵还是罗贯中,恐怕都不是《水浒传》的最后写定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应当比他更早;而据学者推断,今天我们读到的百回本,是在明嘉靖年间才最后写定完成的。这位写定者应当是位文学奇才,他使《水浒传》在思想、艺术上都提高了一大截、从而成为不朽的经典——可惜他的大名已无从知晓,我们只好把对他的崇敬,寄托在施耐庵、罗贯中身上!

关于“文学常识题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